習練太極拳,是否還需其他運動輔助? 鄭無極
問:老師,我的同事說:太極拳雖是一種很好的運動,不過對年輕人而言,顯然運動量還是不夠,還要做一些其他的運動來配合,如跑步、爬爬山、打打球等等,是否真是如此?
答:這是一般人普遍的想法-總覺得太極拳慢吞吞的,運動量一定不夠,也是對太極拳一知半解或尚未入門的表徵。
其實,習練太極拳的真正目的:主在透過「慢」來學會「放鬆」,不但鬆肌肉、筋絡,還要鬆到骨骼與臟腑,更進一步「神識」也要能放鬆,最後,讓識神退位,元神、靈才會顯現,達到天(宇宙日月星辰)、地(地心引力)、人合一的境界。
初學時,也許身體還很僵硬,不感覺累,不過此時應加強「站樁」的訓練,期使身體的氣和重心能慢慢鬆沉下來;接著,就會感受到兩腳的承受力愈來愈重,盤起拳來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了。
至於,是否還要做些其他的運動來輔助,我想,事前可透過行功、撞強、站樁或散步來熱身外,其他的運動只要不違反「鬆」和「沉」的原理,如各種鬆身法,當然沒問題;不過,像你所提跑步較容易提氣、打球也是需要提氣、緊張和用力,而爬山,除非較平坦的山路外,一般較陡的山路,對膝蓋的承受度蠻大的,也不是很適合。太極拳的訓練是消除本力的一個過程,倘違反「鬆-不出拙力」的日常活動,都要盡量避免。
而一個好的運動要具備四個要件:循環血氣、排除廢氣、補充元氣、調和五氣,而前提是不增加呼吸及心跳次數;運動並不是非要氣喘如牛,才算達到運動的目的;人在25歲以後,製造SOD酵素(中和活性氧)的能力就會開始衰退,倘運動過度,活性氧的危害會逐漸擴大,人就容易老化,並衍生出各種慢性病,不可不慎。
問:老師,為什麼同樣是太極拳,但只要門派不同或套路不一,就會遭受批評,好像只有自己練的才是正統或正宗,別人都是旁門左道,太極拳不是教人要性命雙修嗎?那為什麼只要是不同師門的,就是異類呢?
答:武術有不同的拳種或套路,這是因應所處地域人文(風俗習慣)環境以及習武的背景自然衍生,即使是同一拳種發展到後來,也會有不同的組合套路,就算是自己,年少時打的套路也和中老年時打的套路會有所差異,倘都一樣,那反而表示自己沒有長進,太極拳相信也是如此;這就如同宗教也分佛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----等等一樣,即使是佛教、道教,自來佛號八宗、道稱五門,你能說別人的教都是不好的嗎?其實評論他人只會顯露自己的不足,我常說:你只要自問所學的這一套,是否讓自己的身體逐漸改善,一天比一天健康,而心性修為也愈能樂觀積極,隨時都能主動檢視反省自己的起心動念,那就夠了!當然,在功力方面,學了三五年後,是否會有如部落格所提「身輕體重」、「棉花裹剛」及神經組織較敏感(昔日蚊子叮咬後才知,而今蚊子一停在肌膚上就知)等徵狀,也是一個檢視的重點。
誠如星雲大師回答記者提問:「宗教教派這麼多,何以會選擇佛教呢?」他說:「層次不同,只是我跟它比較有緣罷了。」是的,一切都是「機緣」使然,沒有好壞,只有適合與否,福德未到,強求也枉然;層次不同,自然認知也就會有所不同,評論他人並不能提昇自己,只會顯示出自己的無知與不足,實不足取啊!記住:唯有謙虛、忍辱、真誠的人才是強者,而強者往往不須他人的認同,重要的是『好好修煉自我』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