拳架的要求重點 鄭無極
問:請教老師一樣是太極掌的問題:我曾經在練習摟膝拗步掌時,有位易簡太極的教練提到我的摟掌應該從頭到尾保持坐腕的狀態,我當時想摟掌是以掌應敵,那坐腕時必會先以掌指接觸敵人。若以掌根接觸會不會就較有力?我就參考了台灣楊太的傳人鄧時海的行拳法,我發現這一派摟掌時會先坐腕推出,到定點時才將掌根前推;另大陸的崔氏太極則不同,他是一開始即以掌根推出。請問您的意見為何?
答:太極拳盤拳走架的作用,主在使全身骨節筋肉鬆開、鬆散以至於鬆沉,期使內氣沉到腳底與地氣結合,往下長根,往上長勁,進而使骨髓充滿、腦氣充足,進入鬆靜階段,打開人體與宇宙交流的管道,期臻「心內虛空若谷、心境淡泊守一」(這就是老子所謂:「至虛極,守靜篤」的境界)出神入化的無極之境,所以拳架的重點要求有五:1垂脊正身-身體隨時與地面保持垂直的狀態。2全身真正鬆柔的「盪手行拳」(猶如全身肌肉掛在人形骨架上),而不是拙力隱藏在肌筋內刻意表現出來的鬆柔。3沉肩、墜肘和坐腕,是由長期的外形要求,逐漸產生體內結構性的變化所形成,最後都只是一個「意」和「內氣與地心引力交感」所衍生的磁場效應罷了,重點是彎曲處不可彎死(墜肘和坐腕時,外形彎曲上不可出現條紋),否則就會影響內氣的通達。4「週身一家」的行拳,亦即「一動無有不動,一靜無有不靜」,絕不可出現個別的動。5行拳過程要嚴格貫徹「腳分虛實」和重心腳全程要滿腳掌貼地的要求,隨時要檢視調整,期能隨時保持身體的穩定度,和勁道轉換的通暢度。至於拳架所寓涵的攻防招式,可不要太在意(瞭解就好),太在意就會犯僵,畢竟內勁的運使並不在手上(手和身體其他部位一樣都只是媒介),而是在於整個身體的驅動,猶如手持毛巾彈抖出去的末梢般,放鬆放軟地(但不可鬆懈、垮掉)隨著整個身體的運作去盪動即可;再者,外形的招式應用千變萬化,如摟膝拗步掌,掌因應對方之變化,隨時可變為拳或標指插眼,所以放鬆放軟地打(如鄭子太極拳的美人手)對身體的鬆沉應是比較有助益的;何況,一層功夫一層體會,隨著功力的提昇,外形的招已不是重點,內在的術(內勁)才是左右戰局的關鍵。誠所謂:「拳無拳,意無意,無意之意是真意」、「有拳有意皆為假,拳到無心方為真」是也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