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太極拳相關問題研討 鄭無極
問:何以名之為「太極拳」?其涵義為何?
答:河南陳家溝太極宗師『陳鑫』言:「理根太極、故名」。進一步言,太極拳係根據太極陰陽之理,少林拳法之長,參合道家導引吐納之功,順其理之自然,而構成太極拳;其架構為:以理構象、以象生法、以法行功、以功成道。其涵義簡言之有五:(1)陰陽不離(2)陰陽消長(3)陰陽轉化(4)圓弧曲線、圓潤靈活(5)環環相扣、連而無端。
問:太極拳是內家拳或外家拳?拳術上,內家和外家如何區分:
答:太極拳是內家拳;一般將太極拳與八卦掌、形意拳三者合稱為「內家拳」,又有謂之為『武當派』。至於內家與外家之分野,一般說法有二:(1)就拳技而言~內家主於禦敵,外家主在攻擊搏人。(2)武當派之拳術屬內家拳,因其為本土拳種之故;而外家拳係以少林派為代表,少林則以「達摩」為祖師,因「達摩」係印度人,故稱少林拳術為外家拳。
1太極拳是內家拳或外家拳?拳術上,內家和外家如何區分?
答:太極拳是內家拳;一般將太極拳與八卦掌、形意拳三者合稱為「內家拳」,又有謂之為『武當派』。至於內家與外家之分野,一般說法有二:(1)就拳技而言~內家主於禦敵,外家主在攻擊搏人。(2)武當派之拳術屬內家拳,因其為本土拳種之故;而外家拳係以少林派為代表,少林則以「達摩」為祖師,因「達摩」係印度人,故稱少林拳術為外家拳。
2您學太極拳多久?學拳的歷程如何?今後有何計劃?
答:如Taigi3~無極門鄭子太極拳沿革。
3太極拳對人體健康有何助益?
答:如Taigi5~太極拳對人體健康之探討。
4太極拳可否防身?
答:太極拳,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軟趴趴,像女人打的拳一樣;沒錯,雖然它俗稱「文人拳」、「紳士拳」,其實它的勁道是驚人的,是超乎一般想像的,拳經上說:「蓄勁如張弓,發勁如放箭」,即可見其威力;祇是它是內斂的拳術,不願外顯張揚罷了。
5您學的太極拳與一般外界的有何不同?
答:一般太極拳偏重比賽,是較花俏、姿勢較高,打起來比較好看,但不重根;不才學的,重根,但不好看,所以較不為外界所看好;之所以會選擇它,只因其較符合太極原理:「下盤沉穩,上身鬆靈」,加上獨門「左家內功」之修煉,使自己在短時間內即具有耐打的身子,最重要的是,對身體幫助更大。
6運動項目那麼多,何以您獨衷太極拳,理由何在?
答:一般運動,只是肢體的運動;而太極拳卻是內在的運動,它確能使臟腑動起來,古云:「打一趟太極拳就好像將臟腑洗一次澡一樣」,即可見其功效了;而一般外家拳太過剛猛,不但易受傷,且老了會產生後遺症,所以未列入考慮。至於對其情有獨鍾的理由有十大點,簡述如后:
(1)是一種鬆柔的運動,年紀再大也可以上手,不必擔心會有後遺症。
(2)對身體的健康,助益甚大。
(3)能夠防身。
(4)修心養性,改變急躁的個性或暴躁的脾氣。
(5)建立自信心。
(6)擴展人際關係。
(7)希望活得自在、有尊嚴,吃喝玩樂不用愁。
(8)豐富老年的退休生活。
(9)改善生活品質。
(10)活得好、病得少、去得快。
7太極拳的思想根源為何?道德經的內容為何?太極拳與道德經有何關聯?
答:(1)太極拳的思想根源就是道德經,道德經乃老子所著,而老子的思想係承受易經而來;太極是道的別名,而道是道德經的本體,宇宙的本源;另易經講陰陽消長,又與道(太極)息息相關,故可知太極、道德經、易經是一體的。
(2)道德經的內容旨在教人要:柔弱、愚魯、無為、無我、謙卑、低下、不爭、清虛、自然;柔弱,就能謙下不爭;愚魯,就能棄華取實;謙下不爭,就能無私無我,一切依循自然;棄華取實,就能反省內觀,最後歸真返樸。
(3)太極拳講求「柔弱勝剛強」、「學吃虧」、「不要怕輸」、「要像水(地上最柔)、風(天上最柔)、嬰兒(人間最柔)一樣柔弱不爭」;此與道德經之精神不謀而合,故乃指道德經係太極拳之思想根源,一點也不為過。
8太極拳有那些門派?
答:太極拳門派眾多,拳路紛雜,目前以陳式、楊式、武式、孫式、吳式等五大宗派為主。
9太極拳是氣功嗎?太極拳與氣功有何不同?太極拳與氣功可否治病?
答:(1)練氣確是太極拳功用之一,不過太極拳即稱「拳」,乃為武術也,故除可健身外,亦具有防身之用,且較一般武術毫不遜色。
(2)氣功因無「根」,故雖有功體,倘無其他武術輔助,恐不具防身之效;而太極拳即稱為「拳」,就是因其有「根」,且重根,故乃具有功體之高級武術也。
(3)練太極拳與氣功,坊間確有可治病之說,不過依不才之見,寧可視其為「養生保健」之最佳工具,它具有強化臟腑功能及增強免疫系統之妙用,至於一旦生病,不才建議仍應依正常醫療管道就醫,再以練太極拳為輔助,才是正途,所謂「健康靠自己,有病找醫生」是也。
10練太極拳與參加比賽是否有衝突?
答:比賽係驗證實力,原無可厚非,不過現已淪為爭獎金、排名或名聲,易誤導學者偏重某項,而忽視整體的學習,致學習多年仍原地踏步,未深體其精微奧妙的,大有人在,甚至演變成只求外表的花俏,而偏離武術的內涵,且與太極拳的思想精神背道而馳,實無助太極拳的推廣。
11 「太極不動手、動手非太極」如何解釋?請詳述!
答:太極拳之手只是個煤介,它是被動的,並不會主動推人或攻擊對方,完全要靠腳的動力及腰胯的轉動,始有進一步之動作;另手這一個煤介,它上來是用盪的不是自己伸出去或拿出來的,它的起動只要有三:1氣沉丹田時,手會漸上浮。2腳重心前後左右的移動,會使手盪起。3腰胯的上下俯仰、左右轉動亦會使手擺盪起來。倘缺乏上述三項動作,手是自然下垂的,而這也是所謂「不動手」之關鍵所在。
12何謂「外操柔軟、內含堅剛」?
答:「力由骨、勁由筋」、「力是外顯、勁是內斂」,身軀及手愈鬆柔,骨中隱含的勁道就愈能上手;其差別乃在「支力點-手或身體」與「出力點-腳」能相互感應否?而不是完全靠手的蠻力。
13習練多年之太極拳,何以氣或重心仍未能下沉?
答:時下之太極拳太重手部動作,以致手勢太高,氣即不易下沉;再則步幅太大,亦是氣未能下到腳底之關鍵。武術諺語有云:「身輕體重」、「力消則勁長」、「步大不靈,步小不穩」、「偏沉則隨,雙重則滯」,亦即要注意兩點:(1)放掉手的拙力,讓手自然盪起,而不是伸出或作出動作;尤須謹守「腕不過肩、指不過眉」之原則。(2)步幅縮小些,方能腳分虛實,落實「雙重是病」之要求。另加強「站樁」或「定根」之訓練,亦是加速使氣下沉之訣竅。
14、太極拳修學次第為何?
答:(1)、『信』:對己而言,表示對太極拳要有信心,且相信自己一定有決心可以學得起來;對老師而言,既然選擇了「明師」(自己先明白,明師才會來),就表示你與他的緣成熟了,因此,就要對老師有信心,專心一意的用心學習,在跟隨學習期間,應將昔日所學拳術暫時放下,不可執著或欲求表現,而亂了章法,以致影響學習的成效。
(2)、『解』:當你慎重擇定老師,全心跟隨學習後,就要對渠所教的東西深入理解,亦即要解得圓融,不可只學得表面,而劃地自限;進而要將平時逐步的學習與持續不斷地練習,透過思維理則逐漸整構出一套完整的「太極原理、原則」。
(3)、『行』:在太極拳整個思維理則尚未理出頭緒、方法亦一知半解之時,這種「行」是「盲修瞎練」,當然這種摸索過程,在未遇到「明師」前通常是必經的;而在有了「明師」的指導,學得正確的方法,亦理出了一套「太極原理、原則」之後,就要透過「恆心」與「耐心」融入生活中依著去修練,此時方才算是「入門」,余稱之為「開悟後修行」。亦正是可以「廣學多聞」之時。
(4)、『證』:有了「明師」的指導,自己也理出了一套「太極原理、原則」,且透過不斷地修練、體悟,及「太極生活化、生活太極化」之實踐,進而陸續由身體的變化驗證了自身建構的「太極原理、原則」之正確性,甚至透過「廣學多聞」及「教學相長」更深入精進,期能開起心靈大寶藏,展現人人本有之大智慧,使其真正符合<太極拳乃「性命雙修」之拳術>也。
附註:上述看法乃個人習練之經驗,所謂「一真一切真」、「一通萬理通」、「學不專、拳必濫」、「千招會不如一招熟」,惟有慎選一法、專心一法,結合三心:「用心、恆心、耐心」,帶著「三分痴」持續不斷苦練,方有所成,祝福有緣人。
15太極拳鍛鍊之步驟為何?
三階段:(1)練體-透過拳架訓練,達到肢體骨節鬆開、肌肉鬆柔之目的。
(2)練氣-透過肢體舞動,驅動內氣運轉,使氣遍周身,呼吸自然與動作相互配合,達到上下相隨、內外相合而自在安樂。
(3)練神-內氣充盈自然神注一方(閉五竅、耳垂重),動中取靜而神舒體柔,進入「後天返先天」之先天狀態及渾然忘我之太極意境。
身體變化:1、由硬入鬆2、由鬆入柔3、積柔成剛4、剛復歸柔5、柔剛相濟
勁道進程:硬(剛)勁、僵柔勁、鬆沉勁、輕靈勁、虛無勁。
16太極拳以何為體?以何為用?
答:就名稱上言:太極乃「道」之別名,故以道為體;而拳為技,故以技為用;修道不修技,流於空談,修技不修道,則失其根本。而在運用上,則以柔為體,以不爭為用。失其一,則另一亦不起作用,故唯有體用雙兼,方能使太極拳發揮至最高境界。
17太極拳套路眾多,學那一種較合宜?
答:目前已知套路計有:24、37、42、64、108、128等多種,唯練成『太極勁』與套路招式多少並無相關,重點是套路之動作架式是否符合『太極原理、原則』,並持之以恆練習,方能水到渠成。
18何以名之為「太極拳」?其涵義為何?
答:河南陳家溝太極宗師『陳鑫』言:「理根太極、故名」。進一步言,太極拳係根據太極陰陽之理,少林拳法之長,參合道家導引吐納之功,順其理之自然,而構成太極拳;其架構為:以理構象、以象生法、以法行功、以功成道。其涵義簡言之有五:(1)陰陽不離(2)陰陽消長(3)陰陽轉化(4)圓弧曲線、圓潤靈活(5)環環相扣、連而無端。
19氣功所謂「大、小周天運轉法」,其意義為何?太極拳需採用「周天運轉法」嗎?
答:『周天運轉』是氣功鍛煉中所獲得的一種氣感,此氣感沿任、督兩脈(小周天)或奇經八脈(大周天)進行一定順序循環周流的過程。
太極拳要求「以意導氣、以氣運身」,亦即氣須隨動作的纏繞進退主動配合,倘採「周天運轉」法,則意氣不隨動轉,將導致內意與外形不統一,故習練太極拳時,不應採用「周天運轉」法。
20打拳架時是否可配合音樂為之?
答:太極拳是練氣的一種高級武術,而練氣之首要即:「意識要淡化」,而拳架(肢體的動作)經多年習練後,透過開穴道、通經絡之過程,逐漸形成其固定氣路之後,此時練拳時已不再由意識支配,而是靠著『氣路』的流動而相應展現,故倘以音樂配合,則意識就不容易淡化,也就失去其練氣之效用;唯如純以表演、講求效果著眼,則又另當別論。
21太極拳之呼吸為何?
答:太極拳是一種養生氣功,也是練意、練氣的內功拳,所以對「呼吸」當然非常重視;在拳理上,呼為動、開、放、發,吸為靜、合、蓄、收,尤重「呼氣」為內氣行功之根;不過,愈著重,動作愈會呆滯和僵硬,而太極是一切講求「自然」的拳術,所以通常都採「自然呼吸法」;久之,自然呼吸會與動作相配合,所謂:「動與息應、息與動連」,進而內外一致而純任自然了。
22何謂「勁斷意不斷」?
答:「勁斷意不斷」係太極拳推手之要領。在練習推手過程中,因「過與不及」造成兩人手臂分離時,應繼續做不丟不頂之想像動作,好像手臂仍粘貼住一樣,直至兩人手臂重新搭在一起進行推手;此兩人手臂脫離時之想像動作謂之。
23何謂「折疊」?
答:「折疊」是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技法,其要點是當前一動作結束時,先向欲進行動作的反向微微伸延一個小半圓,再沿S形路線折疊一個小半圓,進入下一動作;伸延時應含掤勁,折疊回應則含履勁,還要注意延伸是借前一動作的慣性或彈性完成的,而不是前一動作至極點出現停頓了,才去延伸;在動作銜接處注意折疊,動作就顯得圓活連貫,不會出現斷勁現象,且有助內氣潛轉,遍體周流。
24練太極拳時,是否要「意守丹田」?
答:「意守」是氣功練氣的一種方法,主在透過意念守一,排除雜念,達到入靜;而太極拳雖是練意、練氣的內功拳,不過它是集中意念於練拳,以意導氣,以氣運身,運身成勢,從專注於動作中,使意念趨於純靜,進而使動作表達出太極拳的技擊含義;倘「意守丹田」練拳,將失太極拳「以意導動」之特點,故練太極拳不宜「意守丹田」。
25何謂「用意不用力」?
答:「用意」乃透過意念去引導動作,使肢體完全在意念的控制下,作出各種攻防的動作來;而「不用力」並不是真的不出力,而是指不出不符合技法的拙力,「不用力」是相對於「用意」而言,如注重用力,則將使肌肉僵硬,動作呆滯不靈。太極拳所用的力,是由於「意念」,以意導氣,氣到力生,而獲得的一種有規格(一定方向、一定大小)的力,這種力在意念的控制下,正好足以維持動作的正確規範,沒有一絲一毫的多餘與不足。
26何謂「不丟不頂」?
答:「不丟」指推手時手臂不離開對方;「不頂」指推手時毫不與對方抵抗。在推手實踐中,「不丟」是人去我隨的動作,在黏住對方隨彼屈而伸的同時,總要微微送勁,逼使對方陷於不利或不穩的形勢;「不頂」是人進我退、人剛我柔之動作,但它不是置己於被動之地位,而是主動地去適應對方之動作,彼進一尺,我讓一尺,決不少讓,也不多讓,進而以弧形走化的動作引誘對方前進而落空。
27何謂「沾連黏隨」?
答:「沾連」是粘連住對方,順從不離,不與之發生抵抗,以感知對方勁路去向和大小,其中含有走化對方的『化勁』。「黏隨」指如膠一樣黏住對方,彼去我隨而不使逃脫,其中含有粘逼對方的『粘勁』。推手時不僅雙手要「沾連黏隨」,身法、步法也要有「沾連黏隨」之意,隨人之動而伸縮進退,不先不後,處處順應對手的變化。
28何謂「左重則左虛,右重則右杳」?
答:意指與人推手時,覺左邊重,則將我左邊與對手相粘處變虛,右邊亦然,使對方處處落空,對我之勁,不可捉摸。
29何謂「仰之則彌高、俯之則彌深、進之則愈長、退之則愈促」?
答:指與人推手時,隨其勁勢去向而引之,使其不可及而失勢。如對方向上攻來,我則引其繼續向上,使其至高不可攀而掀跟;如對方向下攻來,我則引其繼續向下,使其至深不可測而下栽;如對方向前直進,我則引其繼續向前,使其至長不可及而前傾;如對方向後退,我則促其繼續後退,使其至後退不足而後倒。
30何謂「掤勁不丟」?
答:掤勁是太極拳的基礎勁,練習拳架和推手時,要求動作飽滿,支撐八面,無凹無凸,都是全身具掤勁之表現;練拳架時如缺掤勁,動作顯得軟塌、鬆懈;練推手時缺掤勁,則一遇對手攻勢就癟,我欲發勁時,則力不足;要作到「掤勁不丟」,應保持「一身備五弓」,使身體各部圓滿屈蓄,富於彈性。
31何謂「放時腰腿認端的」?
答:「端」指我進攻觸及對手身體的部位;「的」指我力透出對方身體的部位。意思是:在推手過程中,我發勁放人時,要發腰腿勁,而且要使腰腿勁的方向,對準攻擊的「端」和欲達之「的」。對手被我力擊透的「端的」之間,是我力控制範圍,這一要領,也被其他拳家借鑒或採用。
32何謂「得橫」?
答:「得橫」-指推手時獲得向對方橫側位發起攻擊的機會。在兩人推手時,一般都採兩腳前後分立,這種站立姿勢的縱向較橫向要穩固,因其支撐面是縱向長、橫向狹;如果重心位置保持中正的話,縱向穩定角大,橫向穩定角小;因此,在推手中強調「得橫」、「擊橫」,這與八卦掌的「避正打斜」同理。
33練習太極推手時,推手的速度快好、還是慢好?
答:推手時,採用慢速訓練,練者有靜心體味對方勁力變化的時間基礎,對鍛鍊感知能力有益,且慢練時,肌肉較為放鬆,較少緊張,這是肌肉收縮完成應答,快速發勁的保證。因此,特別初學者,應以慢練為主,但是一味的慢有可能形成慢節奏的動力定型,故在練的過程中也應安排些快速推手練習;另外,快和慢是相對的,一般柔化動作要慢,發勁動作則要快,注意化發結合,捨己從人,是提高隨意應變能力不可忽視的方法。
34何謂「蓄而後發」?
答:在武術運動中,蓄與發相對,有蓄才有發;『蓄』有「蓄勢」與「蓄勁」兩種,蓄勢是肢體屈回,關節處於最佳發勁角度,肌肉得到適度的預先拉長;蓄勁是氣力收斂於丹田,一旦得機,有可乘之勢才發。發是伸展出擊,以丹田發力,用呼氣配合;蓄是發的基礎,沒有蓄,則不能發,蓄得不足,則發不得力。
35何謂「見力棄力」?
答:「棄力」有兩種涵意:一是「棄己力」,另一是「棄彼力」;棄己力,乃見對方來力,我馬上捨己力、隨彼力,毫不頂抗;棄彼力,係指對方來力,我轉化對方勁路的走向,使其順勢沿一定方向延伸,直至落空失勢。
36何謂「一身備五弓」?
答:太極拳理論中,把勁力的蓄發,比喻為「蓄勁如張弓、發勁如放箭」,要求「一身備五弓」;這五弓指身弓、臂弓(左右)、腿弓(左右),其中以身弓為主,五弓合一,形成全身統一協調的整體勁。
(1)身弓:以腰為弓把,頸椎第一節和尾椎為弓梢;發勁時以腰為軸,上下相隨,左右對拉,前後對稱,使意氣力一邊下沉,一邊外發。
(2)臂弓:肘為弓把,鎖骨和手腕為弓梢;發勁時注意控制弓把「肘」,才能穩定勁力方向不變。
(3)腿弓:以膝為弓把,股骨頭(胯根)和足跟為弓梢;發勁時,挺膝使力下傳,產生足蹬地,蹬地獲得的反作用力經膝上傳,形成「其根在腳、發於腿、主宰於腰、行於手指」之整體勁。
37怎樣理解「直而不直、似曲非曲」?
答:出拳時應儘量往前伸,但又不能伸至極點,過直易被人折,也不利於迅速回護;但是如果肘關節屈度過大,又影響攻擊距離,發揮不了「一寸長、一寸強」之作用。因此,上肢擊出應伸臂至接近180度,但不能達到180度,應暗含一定的蓄勁,這就是「直而不直」。另「似曲非曲」一般與「似直非直」相連為用,指肢體呈現一種接近伸直的狀態,看上去好像「曲」又好像「直」之意。
38練太極拳如何求鬆?
答:太極拳的「鬆」非鬆懈,乃指關節鬆開、肌肉鬆柔而言,全身寬鬆,氣血才能暢流無阻;肢體鬆沉,下盤才能穩固;亦才能發揮急速收縮產生爆發力的作用。
而求鬆之方法主要有三:(1)以思想放鬆為全身放鬆的基礎:排除雜念,思想不緊張,不勉強用意、用力或呼吸,一切放任「自然」,思想放鬆了,動作亦才能自然不拘。(2)以意識主導,借助呼氣,自上而下節節放鬆:呼氣時,頂頭懸(虛靈頂勁),同時,以意引氣逐漸下行,使全身骨節及肌肉隨著地心引力,亦自然下沉,以致身體在這種對拉過程中,逐漸鬆開與鬆柔,而內臟器官亦在氣的鬆沉中,安穩舒暢,免去了提心吊膽的緊張。(3)在一定的關節活動度和肌肉的伸展度之內進行運動,才可能使動作放鬆:每人的柔韌度素質不同,倘作出超過自己能力的動作,不但不易鬆柔,且易造成傷害,故應循序漸進練習,凡事自然而不勉強為宜。
39、太極拳是從動作輕緩中逐步求得內外充分放鬆的,而通過長時期內外放鬆的鍛鍊,究竟有何好處?
答:(1)在任何狀況或壓力下,精神上較不會緊張。
(2)可使腹式呼吸的橫膈運動不受牽制,在治病保健和技擊上都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(3)「肌膚骨節,處處張開」之後,氣血周流無滯,能加強節節貫串的作用,使機體產生彈性,促進血液循環,暢通經氣,起到恢復和增進健康的作用。
(4)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性,動作上的順遂和圓活性,都能獲得高度的發展。
(5)全身肌肉和骨節由於放鬆而自然下沉,增強了下肢的支撐力,同時,胸背部的肌肉和肋骨節節往下鬆沉,外向前合,有助於沉氣,穩定了重心,加強了合力作用。
(6)能夠增強發勁和加快動作速度,因為只有全身應該放鬆處都放鬆了,勁力才能毫無阻礙地迅速地集中到一點,動作也才能毫不滯鈍而圓活地加快速度。
40練拳時的面向有否特別規定?
答:有人認為因考慮到地球南北極的磁場問題,故練拳時應坐北朝南;另有人主張,太陽由東方昇起(旭日東昇),西方落下(夕陽西下),故上午練拳應朝東方,下午練拳則朝西方,又有人主張應依「生肖或八字磁場」來決定面向,不過筆者以為:不要太過拘泥,因時因地而制宜,一切仍以自然舒服為原則。
41習練太極拳是否要配合靜坐,成效較佳?
答:太極拳(動中求靜)與靜坐(靜中求動)兩者相互配合實施,應有相輔相成的作用,不過,筆者認為應在太極拳有一定的基礎後再來實施較佳,理由如后:
太極拳是動氣功,主在打通氣脈、經絡,開發穴道、內竅能量,使全身經絡系統暢通,內氣積聚於身內,產生熱氣團;而靜坐是靜氣功,主在將氣調至非常細微,配合意念,開發內在能量,其重在心性的修養,心性、道德修為越高,靜定功夫才能更深入,對實相的體悟與認知愈具體;但是若動氣功未打好基礎,直接進入靜氣功觀想,易氣滯於某處或燥氣衝入大腦,造成腦內荷爾蒙分泌失調現象,即走火入魔,練功者宜戒慎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